就业增收是指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,促进就业岗位的创造和居民收入的提升,从而改善民生和推动经济发展。具体措施和意义如下:
促进充分就业
通过政策支持和企业发展,创造更多就业岗位,尤其是针对农民工、失业群体和弱势群体,实现“一人就业,全家脱贫”。
提升居民收入
增加就业机会直接带动工资性收入增长,同时通过技能培训、产业升级等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,实现居民收入持续提升。
政策支持与产业带动
产业兴旺 :发展健康养殖、生态农业等产业,如山东福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”模式带动养殖户就业;
政策引导 :政府出台稳就业促增收政策,如西夏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、创业担保贷款等措施促进就业。
技能提升与就业质量
加强职业技能培训,提升劳动者素质,通过劳务品牌(如“贺兰山东麓葡萄种酿工”)带动就业,提高工资水平。
社会保障与兜底
实施就业援助制度,通过公益性岗位、社保托底等措施,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。
地方创新实践 :
西夏区通过稳内拓外政策,举办98场就业活动,培训1875人,发放创业贷款1799万元,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985人;
云南省以工代赈项目吸纳19.58万人就业,人均增收1.19万元,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。
全国性战略 :
国家实施以工代赈政策,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帮扶,促进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增收,2024年实现劳务报酬发放23.45亿元。
就业增收是民生工程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,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,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305万人。未来需深化就业改革,优化公共服务,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,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。
(综合来源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