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学子前往北京参加科举考试被称为 会试 ,是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阶段。以下是相关说明:
考试层级与名称
科举考试分为四级:
县试 :考中为秀才;
乡试 :考中为举人,是进京赶考的资格门槛;
会试 :由礼部主持,考中为贡士,是中央层面的统一考试;
殿试 :由皇帝亲自主持,考中者为进士,分为一甲(状元、榜眼、探花)、二甲、三甲。
考试时间与地点
时间 :明清时期每三年举行一次,春季为正科,遇皇室庆典可能加科为恩科;
地点 :北京贡院(原礼部衙门),位于今北京内城东南方。
历史背景
会试始于唐代,至元代正式定型,明清时期成为科举制度的核心环节。考中贡士后,方可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,最终决定进士排名及官职授予。
综上,古代学子进京赶考的专称即为 会试 ,是科举制度中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