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务审计笔录的制作是审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其规范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审计结论的有效性。以下是制作财务审计笔录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:
制定详细方案
确定审计目标后,需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进行深入调查,了解业务背景、相关法规及潜在风险,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案。方案应包括调查表格、目录及分工安排。
明确调查对象与权限
确认被询问人身份,告知其权利义务(如回避权、保密义务等),并依法取得调查授权。
基本格式要求
首部 :包含被询问人自然情况(姓名、年龄、住址等)、询问时间、地点、询问人及记录人信息。
正文 :围绕时间、地点、事项、情节等要素展开,采用“一事一录”方式,确保内容完整。
结尾 :被询问人核对笔录后签名或盖章,记录人注明修改情况。
内容真实性保障
采用“实、明、全、密”原则:
实 :确保证据真实,避免模糊或虚假表述;
明 :用词准确,避免因表述不清导致歧义;
全 :一次性取证并完成签字,防止后期篡改;
密 :严格保密被询问人隐私及审计信息。
询问技巧
采用直接式(针对关键问题)、突击式(防止串供)等策略,根据被询问人配合度调整提问方式;
先说明调查目的,建立信任关系,避免使用诱导性语言。
记录规范
记录人需全程参与,避免中途更换;
对复杂问题可分段记录,确保信息完整;
发现矛盾时及时核实,必要时补充询问。
法律风险防范
依法履行告知义务,保留录音或录像证据;
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,防止信息泄露。
交叉验证
将笔录与其他审计证据(如文件、账目)对比,确保一致性;
对关键证据进行复查,排除矛盾点。
规范归档
按照审计档案管理要求分类存放,标注时间、编号及关联案件信息;
定期备份电子文档,确保数据安全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有效提升审计笔录的质量,为审计结论提供可靠依据。若发现被询问人拒绝配合,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采取法律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