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业工作广泛参与涉及多方协同合作,形成政府引导、社会协同、企业主体、高校支撑的就业工作格局。具体包括:
地方政府主导
政府通过制定就业政策、提供财政支持、搭建招聘平台等方式,推动就业工作。例如,山东150余所高校教师累计访企拓岗30.95万个,体现了地方政府通过高校资源促进就业的举措。
行业协会参与
行业协会发挥桥梁作用,组织企业参与招聘,提供行业动态和岗位信息。例如,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等机构协助企业解决融资、人才短缺等问题,支持企业稳定用工。
企业履行社会责任
中小微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阵地,通过提供岗位、参与培训、改善用工环境等方式,直接贡献就业岗位。但部分企业面临生产、融资等困难,需政策支持强化竞争力。
高校发挥基础作用
高校通过优化专业设置、加强实践教学、拓展产教合作,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,并通过校园招聘、实习推荐等方式促进学生就业。
这种多元协同机制旨在破解中小企业用工难题,同时发挥高校资源优势,形成政府、社会、企业、高校共同推动的就业生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