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专业造林工程在生态、社会和经济方面均取得了显着成效,具体表现如下:
森林覆盖率提升
通过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,北京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14.8%提升至2017年的24.5%,预计到2025年将再增加4个百分点以上,达到25%以上。
环境质量改善
森林每年固定吸收二氧化碳150万吨、释放氧气109万吨,有效降低PM2.5值,并吸收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及光化学烟雾污染物,改善空气质量。
生态屏障功能
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造林830万亩,使五大风沙危害区实现绿化,沙化土地全部被覆盖。
生态服务价值
每年创造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,提供近150万吨木材及相关产品,提升城市竞争力。
教育与科研支撑
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在林业工程领域实力突出,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平台和实验资源,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保障。
直接与间接收益
森林资产总值大幅增加,带动相关产业发展,如木材加工、生态旅游等,形成多元化经济收益。
可持续发展潜力
通过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种植模式,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,保障长期生态服务功能。
树种选择科学 :以国槐、油松等耐旱树种为主,兼顾生态适应性与经济价值。
规模化与科学管理 :推行集中连片种植,采用精准栽植技术,确保工程质量和生态效果。
综上,北京专业造林工程通过科学规划与技术保障,实现了生态、社会、经济的协同发展,具有显着的综合效益和示范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