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(以草喻人生离别,意境深远)
孟郊《游子吟》
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(以草喻子女对母亲的感恩)
王昌龄《从军行二首》
边声摇白草,海气生黄雾。
(白草象征边塞荒凉)
卢纶《塞下曲》
林暗草惊风,将军夜引弓。
(草与风声结合,渲染紧张氛围)
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
(以草表现西湖早春生机)
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
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
(草与豆苗对比,体现田园生活)
白居易《村夜》
霜草苍苍虫切切,村南村北行人绝。
(草象征孤寂与自然规律)
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
(虽未直接写草,但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”与草的意象常被关联)
韩愈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》 :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
杜甫《蜀相》 :芳草无情,更在斜阳外。
晏殊《踏莎行》 :细草愁烟,幽花怯露。
以上诗句均出自权威文学典籍,涵盖离别、边塞、春景、哲理等多元主题,语言凝练且意境深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