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殊就业政策是政府为促进特定群体就业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,涵盖就业援助、创业支持、社保补贴等多个方面。以下是主要政策类型及具体内容:
三支一扶
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、支农、支医和扶贫工作,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。
大学生村干部
选拔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干部,助力农村发展。
西部计划
招募大学生到西部地区从事志愿服务工作,享受生活补贴和职称评定优惠。
教师特设岗位计划
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2500人,事业单位空缺岗位70%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。
吸纳就业补贴
国有企业连续两年扩大招聘规模,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合同,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补贴。
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
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最高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,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,享受贴息优惠。
社保补贴
雇佣就业困难人员或灵活就业人员的企业,按实际缴纳社保费用给予补贴。
社会保险补贴
针对就业困难人员,企业缴纳社保可获补贴,个人参保也有相应支持。
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
通过公益性岗位(如社区服务、环保等)安置难以通过市场就业的人员,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。
求职创业补贴
困难高校毕业生、零就业家庭等可获一次性求职补贴,金额由地方确定。
残疾人就业保障
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分档减缴政策,鼓励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,并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。
退役军人就业安置
国家对退役军人进行政策性就业安置,包括专项岗位招聘和职业技能培训。
农民工就业帮扶
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,提供教育扶贫政策,促进其融入城市社会。
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补贴 :如蚌埠市按季度发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,标准为每人每月400元。
残疾人线上客服岗位 :通过专项课程培训后,安排至阿里巴巴、京东等企业就业。
以上政策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申请,建议关注省级或市级就业服务平台获取最新实施细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