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业协议违约的处理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,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:
协议效力确认
就业协议签订后具有法律效力,任何一方均可依据协议条款主张权利。若因自身原因违约,需承担违约责任。
收集证据
保留协议文本、沟通记录、支付凭证等材料,为后续协商或诉讼提供依据。
与原单位协商
主动联系原单位说明违约原因,根据协议条款协商赔偿或支付违约金。
若单位拒绝协商或拖延,可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。
获取解约证明
协商一致后,原单位需出具解约函(加盖公章),明确解除协议条款。
部分单位可能需学生提供新单位接收证明,具体要求因校而异。
办理新协议
携带解约证明、原协议(双方联)或学生联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新三方协议。
部分院校需通过系统提交解约申请并审核(如广东高校需辅导员签字盖章)。
重新签订协议
与新单位签订书面协议,确保单位名称与原协议一致。
完成线上签约流程(如学校系统自动解除原协议)。
违约金条款 :明确违约金金额或计算方式,避免因约定不明引发争议。
学校政策 :部分院校(如广州中医药大学)不支持违约改签,需谨慎评估后再行动。
时间节点 :部分流程需在毕业前完成,如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需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。
建议优先通过协商解决争议,若无法达成一致,可结合法律途径维护权益。不同地区、院校的具体流程可能有所差异,建议提前咨询学校就业指导中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