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对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,导致大量高校的重组或消失。根据历史资料,此次调整中受损严重的大学数量可总结如下:
南京大学
调整前拥有文、理、工、农、法、医、师范等7个学院35个系,调整后仅保留文理两个学院,理工科体系被完全剥离。
浙江大学
调整前与南京大学相当,调整后仅保留工学院的电机专业,农学、化学等优势学科消失。
厦门大学
调整前5个学院18个学系,调整后仅保留文理两科。
武汉大学
医学院、工学院、农学院被划走,农学方向中断,多学科平衡被打破。
中山大学
与武汉大学类似,几乎损失全部院系,仅保留文理两科。
燕京大学 (北京):文科、理科并入北大,工科并入清华,1952年撤销。
辅仁大学 (北京):校舍划入北师大,人员并入其他高校,1952年撤销。
齐鲁大学 (山东):与燕京大学齐名,调整后成为华北第一学府,但影响力下降。
圣约翰大学 (上海):全英语授课的顶尖学府,调整后停办。
教会大学 :全国13所(如燕京、辅仁、齐鲁等)在调整中全部消失。
内陆一流大学 :燕京大学、辅仁大学等9所世界级高校被拆分,仅少数恢复元气。
学科结构重塑 :理工科优势被削弱,农业、医学等专业被剥离,导致多所高校失去综合性优势。
高校数量减少 :调整后全国高校增至182所,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。
历史遗留问题 :部分高校(如燕京、辅仁)至今未恢复原有规模,仅保留校名或部分建筑。
1952年高校院系大调整对教育体系造成了重大冲击,约13所高校(含13所教会大学)被拆分或消失,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