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育大学的课程设置因学校类型、专业方向和地区政策差异较大,但综合多来源信息可总结如下:
必修课程
公共必修课 :41门(如体育基础、体育理论等)
学科基础课 :12门(如运动生理学、体育心理学等)
专业基础课 :45门(含专项技能课程,如篮球、足球裁判等)
实践课程 :20门(如野外生存、游泳训练等)
总计 :约140门
选修课程
专业选修课 :至少14门(含特色项目如瑜伽、太极拳等)
公共选修课 :7门(如体育舞蹈、极限飞盘等)
选修课总门数 :至少21门
特殊课程
保健体育课 :针对特殊群体(如身体异常、残疾学生),教授太极拳、康复训练等课程
运动训练课 :5门(如田径、游泳专项训练)
必修课学分 :1-3学分(共144学时,分四学期完成)
选修课学分 :1-2学分(具体因校而异)
每学时要求 :45分钟以上,每周不少于2学时
通识性与专业性结合 :必修课侧重基础,选修课提供多样化项目供选择
实践与理论并重 :课程包含技能训练、理论教学及社会实践环节
特色课程体系 :部分院校(如北京体育大学)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以上
具体课程设置可能因学校调整而变化,建议咨询目标院校教务部门
选修课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,未选者可能被分配至统一班级
以上数据综合自多所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案例,实际课程安排可能因学校定位、专业方向及教学资源有所差异。